嚴重精神損害后果(什么叫嚴重精神損害)
精神損害的認定
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嚴格限制在侵害人身權益上,侵害他人人身權益包括侵害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等,但不包含財產權。
行為人侵害的,必須是他人的人身權益,而不是其他權益。被侵權人只有對人身權益受到侵害時,才有權利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對于非人身權益無權提出精神損害,比如,行為人損毀了他人傳了幾代的名畫,被侵權人只能要求侵權人就損毀該名畫的損失部分承擔責任,雖然侵權人的行為客觀上可能給被侵權人造成嚴重的精神損害,但是侵權人不應承擔因侵害他人物權所引起的精神損害;又如,行為人駕車壓死了與一孤寡老人相依為命的寵物,給被侵權人也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精神創傷,但是,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行為人同樣也不承擔因寵物死亡給被侵權人造成的嚴重精神損害。
行為人的行為必須是給被侵權人造成了嚴重的精神損害,才能適用侵權責任法對于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對于輕微的精神損害,則不在侵權責任法的適用范圍之內。
精神損害賠償訴訟主體范圍
根據我國立法及有關司法解釋,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訴訟主體的規定,涉及以下三個方面:
1、原則上,由其具體人身權利或人身法益受到侵害的直接受害人作為原告提請精神損害賠償;
2、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遺體遭受侵害的,死者配偶、父母和子女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其他親屬享有請求權;
3、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等民事權益遭受侵害為由要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八條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如果精神病人觸犯了法律,會有什么嚴重的后果?
在有精神病人違法的情況下,對受害人來講,希望罪犯能夠受到懲罰,但是我國法律對精神病人犯罪的懲罰也有所不同。依照刑法第十八條的規定,精神病人不能承認或者控制自己的行為,經法定程序確認,造成危害后果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應當責令其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必要時,由政府提供強制醫療。精神病人尚未完全喪失識別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的,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精神病人經常拒絕在醫院或家里接受治療。使病人難以接受,害怕抗精神病藥物的自殘,療效不明顯,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由于精神癥狀,病人懷疑藥物是有毒的。更重要的是,它缺乏對疾病的正確判斷,使人們拒絕接受疾病,不愿意接受治療。首先要耐心地說服這些病人。如果勸說無效,可以采取強制措施。
當其他因素導致患者拒絕服藥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方法: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如全身藥疹、心律失常等,應減少或立即停止用藥,同時服用抗過敏、抗心律失常藥物。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除為了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此外,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他應當賠償損失。
要根據受傷的創傷感受和精神病人的心理狀態來決定如何處理,精神病人在受傷時無法識別或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不加以懲罰,但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格守護和治療,由其監護人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精神正常的精神病人在受到傷害的時候,根據受傷的傷口來決定是否給予治安處罰,或者追究刑事責任。
人身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
法律主觀: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對精神損害賠償的規定是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是因侵犯人格權致使公民受到精神上的痛苦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一、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對精神損害賠償的規定1、人身傷害精神損害賠償是這樣規定的: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2、《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二、相關知識1、侵害人的過錯程度。侵害人的過錯程度是指侵害人進行侵權時的心理狀態。一般可以分為故意和過失,在故意的侵權的精神損害賠償中對于受害人造成的傷害一般要比過失情況下大得多。同時考慮到侵權人的主觀惡性,一般故意違法行為所承擔的責任要比過失違法行為承擔的法律責任要重。行為人在故意侵害他人權利的時候一般會想方設法、絞盡腦汁、不擇手段,其主觀的惡性較大,因此承擔的責任要重一些。2、侵害人的獲利情況。精神損害賠償是對受害人的一種精神撫慰以及精神損失的補償,同時也是對侵害人的一種懲罰,只有這樣才可以能夠達法的預防犯罪的目的。試想如果一個人以杜撰名人的隱私出版而賺錢,那么必然會侵害受害人的名譽和隱私,對于這樣的侵權行為如果僅僅是要求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而沒有針對其所獲得的巨大收入一情節判處巨額的賠償,那么賠償就失去了懲罰的意義,侵權方也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必然會有更多的人從事這樣的事情以取得暴利。3、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精神損害賠償既是對受害人的一種精神撫慰和心理上補償也是對于侵權人的教育和懲罰,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在司法實踐中必須找到二者的平衡點掌握一個度,才可以實現。對于處于社會弱勢的群體在發生這種行為是應該以較弱的處罰就可以達到目的,而對于社會中的強勢群體則應該處以較重的處罰。原因很簡單,只有對于強勢群體處以較重的處罰才可以真正達到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4、受害人精神受損害的程度和后果。侵權行為對于受害人造成的后果是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確定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當然這樣的后果并不是一定要造成受害人精神受損或者自殺才算,只要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了。當然,在司法實踐中,對精神損害的大小,同樣的侵權行為對于不同的人所造成的精神損失大小是不一樣的。比如對于一個名人的名譽權的侵犯要比對于普通人名譽權侵犯所造成不良影響范圍上和程度上都要大很多。因此,對于此可以給予較重的懲罰,這樣不僅盡可能的發揮其社會效用,同時可以要求人們以此為鑒,起到對于違法行為的預防作用。5、侵權行為的方式、場合和范圍。以不同的手段在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行為方式造成的后果一也不同。一般認為,在公共場合傳播有損他人人格權的內容所造成的精神損害要比在私下場合傳播大得多。持續的毆打行為也要比言語上的侮辱傷害大得多。男保安對于女顧客的強行搜身行為造成的損害要比女性服務人員搜身造成的傷害程度深。6、訴訟時當地的經濟狀況。我國是一個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國家,不同的區域發展不平衡,東部要比西部和中部地區發達,同時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也比較明顯。對于發達的地區只有賠償較高的精神損失額才能達到精神損失賠償的撫慰和補償的功能。對于欠發達地區,根據其經濟水平以及侵權人的責任能力的大小確定賠償額,也是比較穩妥,最終尋找出一個平衡點。三、精神損害賠償有哪些作用1、精神損害賠償的補償作用雖然精神損害是一種無形損害,無法用財產去衡量,但是,確立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就是以財產的方式去補償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損害,對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損失的賠償,具有明顯的填補作用,使該損害得以平復。2、精神損害賠償的慰撫作用金錢作為價值和權利的一般尺度,可以成為滿足受害人人身及精神需要的物質手段。盡管金錢賠償無法彌補受害人的精神損害,但它可以使受害人感到慰藉并能使其在其他方面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因此,金錢賠償在這種情況下是民法行之有效的給予受害人以滿足的一種方法,這種需要的滿足是為了平復受害人的精神創傷,慰藉其感情傷害,克服受害人由于精神上受到損害所帶來的消極影響。3、精神損害賠償的懲罰作用對于精神損害來說,雖然所造成的損害是無形的,但這種無形的損害有時往往比有形的損害更具有破壞力,對受害人的負面影響更久、更深,如果不對侵害者進行懲罰性的制裁,那么對于受害人來講極為不公正,不利于保護受害人的人身權益,因此,應使精神損害賠償具有懲罰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同時,確立人身傷害精神賠償是有著現實的可行性和合法性。(1)害人實施人身傷害行為的主觀狀態,既有故意,也有過失。(2)害人實施的人身傷害行為從客觀上不僅損害了受害人的身體、健康與生命,還導致了受害人精神損害的嚴重后果。(3)害人實施人身傷害行為還會造成間接受害人的精神損害。基于加害人因自身的主觀方面的故意或過失的行為造成的受害人及其親屬的人身傷害及精神損害的后果,在法律上具有因果關系,也就構成了承擔賠償責任的基礎。以上就是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對精神損害賠償的規定以及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對精神損害賠償的相關內容。
法律客觀: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
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嚴重精神損害和一般精神損害
法律分析:1、受害人因侵權行為造成死亡、殘疾或者傷害的;2、侵害其他人格、身份權益,造成社會不良影響,或者給受害人的生活造成較大影響的;3、因為侵權人的行為使受害人遭受醫學上可證明的生理或精神損傷的。
法律依據:《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 規定了精神損害的賠償范圍:侵害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導致親子關系或者近親屬間的親屬關系遭受嚴重損害;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因以侮辱、誹謗、貶損、丑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隱私,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遺體、遺骨;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滅失或者毀壞。
精神分裂癥帶來的嚴重后果會有哪些
1、大腦永久性損傷:如果精神分裂癥反復發作的話,是會給患者的大腦造成永久性的損傷,使患者的認知造成更加嚴重的損傷,社會功能也進一步下降,這樣也很大程度地加大了治療的難度。
2、情感損害:精神分裂患者在情感上表現的冷淡,對什么都是漫不經心,漠不關心,腦子混亂,胡思亂想。也不注意衛生,整個人很是邋遢,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衛生問題。親人的關心讓患者覺得他們的關心對他存在危險性。
3、行為改變:行為改變是最常見的危害之一。行為改變典型表現是行動遲緩,精力減退,缺乏興趣和活力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家務和日常活動都懶得去做,整天無精打采、身心疲憊。病人對周圍一切事物都不感興趣,對工作沒有一點兒熱情,平素衣著整潔的人也變的不修邊幅。
4、病人對周圍一切事物都不感興趣,對工作沒有一點兒熱情,平素衣著整潔的人也變的不修邊幅。精神分裂癥患者常有頑固性睡眠障礙,發生率高達98%,表現為失眠、入睡困難、早醒、睡眠節律紊亂、睡眠質量差等形式。精神分裂癥患者早醒尤其是在清晨3~5時醒來,此時情緒低落,自殺的危險最大,這也是精神分裂癥的危害之一。
5、思維消極。精神分裂癥會給人造成哪些危害?鳳凰中醫的專家稱,事實上精神分裂癥不僅會給有憂郁心境可導致思維消極、悲觀和自責、自卑,猶如帶著有色眼睛看世界,感到任何事情都困難重重,對前途悲觀絕望。
6、行為改變。精神分裂癥會給人造成哪些危害?精神分裂癥的危害有哪些,行為改變是最常見的危害之一。行為改變典型表現是行動遲緩,精力減退,缺乏興趣和活力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家務和日常活動都懶得去做,整天無精打采、身心疲憊。病人對周圍一切事物都不感興趣,對工作沒有一點兒熱情,平素衣著整潔的人也變的不修邊幅。
7、思維破裂:精神分裂患者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沒有明確的一個思想,表達出來的前后意思總是缺少關聯,讓人琢磨不透,沒有條理,語言容易斷斷續續。精神分裂患者寫的文章沒有中心思想,水平低下,讓大家都理解不了。還有一些病人會自言自語,情緒不穩定,大哭大叫。這同樣屬于精神分裂癥的危害。
8、造成經濟負擔:由于精神分裂癥的治療難度是比較大的,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維持治療,在此治療期間,產生的醫療費用是非常大的,會給家庭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
9、精神分裂癥患者隨著病情的加深,會逐步的脫離群體,喜歡獨處,經常自卑。長期的治療疾病,會給患者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精神分裂癥患者會出現幻聽,患者會有自殺的行為。當精神分裂癥患者發病時,很有可能會傷害到自己的家人。同時若是沒有好好重視這個問題,將會產生精神殘疾,例如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陰性癥狀,這時候患者智力是正常的,他們還是會出現生活懶散,對家人缺少親情,對自己的未來毫無打算,整個人都像行尸走肉,這就是精神衰退的表現。
更多 #法律常識 相關法律知識
-
欠錢和父母坦白后果怎么樣(跟 ...
大學畢業已一年,剛出社會時為了愛情沖昏頭腦欠了1萬多,跟父母坦白會 ...
2023.11.30 11:22:42
-
醫療技術損害責任包括(醫療損 ...
醫療技術損害責任是指在醫療技術應用過程中因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的錯誤 ...
2023.10.17 18:11:44
-
工程款欠款哪個部門管理(政府 ...
一、政府部門管理工程款欠款的職責
工程款欠款的管理涉及多個部 ...
2023.10.29 23:09:47
-
工程款抵押的后果有哪些(工程 ...
一、工程款抵押的后果有哪些?
1. 動產抵押物被查封或拍賣:根據 ...
2023.11.01 16:58:58
-
-
把別人車撞了跑了后果(把別人車撞了跑了后 ...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 ...
2023.12.29 04:39:17
181人閱讀
-
債務糾紛被告未出席怎么處理? 債務糾紛被 ...
2、起訴欠錢不還的人被告不出庭的,法院可以作出缺席判決,如果是必須出席的被告,人民法院經過 ...
2023.12.21 00:33:59
507人閱讀
-
-
沒評殘賠償精神損害賠償金(工傷評不上殘怎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工傷評不上殘的精 ...
2023.10.27 14:51:07
834人閱讀
-
-
答
什么是勞動能力鑒定?勞動功能障礙和生活自理障礙各分為幾個等級?
-
答
交通事故處理要走哪些程序
交通事故處理需要走以下程序:
-
答
濟南市歷下區勞動仲裁委地址在哪里
法律分析:濟南市勞動仲裁委 ...
-
答
微信聊天記錄可以作為法律證據嗎?
在中國微信聊天記錄可以作為 ...
-
答
二婚配偶死了,他的子女有贍養的義務嗎
法律主觀:
再婚對 ...